本帖最后由 东方不亮 于 2020-10-19 13:55 编辑
这是我写的走进澳洲系列的第五篇文章,我会发在快乐澳洲中文论坛的“移民路上”。
前面四篇主要写澳大利亚的环境,今天,我想聊聊在高福利制度下的澳洲普通家庭的生活。
请注意,我并不打算在这里详细罗列或分析具体某些福利政策。如果是墙外的朋友,随时能搜索到海量的资料,包括各种福利政策的解读。如果是墙内的朋友先将就看吧,后面如果有人想了解更多更具体,或许我会抽空整理下。
但我还是要先大概说说澳洲的福利制度。
澳大利亚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创立现代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之一,并且很长时间以来,澳洲以其干净优美的环境、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优质的教育以及无所不包的高福利制度,吸引着全球移民的不断涌入。
澳洲“无所不包的高福利制度“的确名符其实,包到什么程度?用一句挺能概括的话说就是:
从出生到坟墓。
在华人圈子里比较流行的另一句话是:万事有政府。
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澳洲人(包括公民及居民)来说,一生不领政府福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高福利的另一面,是高税收。
高到什么程度?最高一档的征收标准是超过40%!也就是说,你收入足够高的话,近一半要被税务局”抢走“,简直强盗啊。
但土澳就是这样,赤裸裸的”劫富济贫“。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觉得:澳洲人就是蠢,换成我有一百种方法少交或不交。
说句不中听的,这可能是典型的华人思维。至少,我所认识的澳洲本地人不会这样。
合理避税的渠道及方法有很多,你的会计师会告诉你甚至为你安排好这一切。但“过了海就是神仙”的那种逃税在澳洲我相信应该会有,但很少见,一来制度或者说社会的互信基础在那,二来毕竟违法成本太重。
案例一:
Clara是成都人,来澳洲已二十多年,在一家不小的企业里任管理人员。Clara的丈夫M则是土生土长的澳洲本地人,任职于某政府部门,同样属管理层。夫妻双方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面来说应该属比较高的。
也因此,交的税也多。
Clara的会计师是个颇有经验的华人会计师,据说每年都为Clara省下不少的税款。
开始的时候,Clara与其丈夫M商量,让M也把每年的报税交给她自己的会计师做,理由是可以少交不少税,但被M“义正辞严”的拒绝了。
M认为,该交多少就交多少,少交税是不对的,这样想都是错的。
澳洲每年的报税是自主申报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大多数澳洲人也知道或听说过:千万别让税局盯上你!
每年七月是澳洲新一个财政年度的开始 图源:pixabay
关于交税,东方还有一个细节要说,那就是每年的税务申报结束后,无论你本年度交税多少,都会收到税务局寄来的一封信,信里面会很诚恳的感谢你为澳洲社会作出的贡献,然后有个图表告诉你,你交的钱有百分之几用在了医疗系统,百分之几用在了教育系统等等,非常具体。
“抢钱”时的“强盗”,在这信里秒变“奴颜婢膝”,信的末尾就差那句:给个好评呗,亲!
高税收,是澳洲高福利制度的基础。
澳洲的高福利制度,对澳洲社会,或者说普通人家,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先说坏的。
首先,是高福利制度催生的大量“懒人”。
这个恐怕可以说是澳洲社会的一大痼疾了。
澳洲人本来就少,良好的社保福利制度又催生了大批的懒人,其中不少是正值盛年的劳动力,也有部分是初出校门的年轻人,这种情况让一向劳动力紧缺的澳洲雪上加霜。
站在人性的角度却也不难理解:如果我对生活要求不太高,政府福利也能维持,那我还那么辛苦干活为嘛呢。
又或者,我既无一技之长也不想下力气干辛苦活,那我可能工作收入也比领福利多不了多少,那我不如躺家里吃福利就好。
澳洲最“懒”的动物考拉,每天除了吃就是睡 图源:pixabay
其实政府有注意到这种情况,并且一直在努力把这些人“赶”回工作岗位上。
所以一直以来,只要你领着澳洲福利署的失业金,那么你就必须每两周寻找工作N份(必须记录下来向福利署报备),然后是每隔多久要与福利署的工作人员见面。
并且,福利署会有专人根据你的情况,帮你寻找工作。他们给你推荐的工作,你必须要去面试。
确实有些人“不堪其扰”,于是自动停止领取失业金或重新开始工作。
其次,是钻制度漏洞甚至违法骗福利。
这种情况,据我所知也一直存在着,偶然也能在媒体上看到类似事件的报道。
印象中不久前就有一个骗福利的案子被媒体曝光出来。一对男女在一起生活并且育有几个子女,但在福利署登记却是各自为单身。要知道作为单身母亲并且要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福利会高很多。也因为单身男女双方的其他福利不会被家庭影响从而可以领更多。
这种案例,是触犯法律了的。并且,所有多领的福利金均要被追回。
其三,是福利被滥用。
福利被滥用的情况就比较隐蔽了。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澳洲的公共交通系统(各州大同小异)在面向老年人、儿童、学生、残疾人等均有优惠或甚至免费,于是就有人在某天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后,让家庭医生出具影响行动的证明来获得免费使用公共交通的资格,哪怕在随后恢复了健康。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而澳洲的福利保障覆盖范围实在太广,在那些可能涉及利益更大的、标准更难量化执行的地方,滥用的情况可能就会更严重。
再说好的。
首先,消灭贫困。
澳大利亚是一个橄榄型的社会,中产占了绝大多数。
最底层的,或者说真正贫困的家庭,除了可以获得政府覆盖各个方面的福利补助之外,还有来自社区及各种社会机构的帮助,比如免费的早餐午餐、免费的食品等。
上面说的这些免费,不用排队轮候,不用登记姓名住址,不用分配,你去了,就能吃,就能领用。工作人员也大多是义工,不会给你白眼也不会给你脸色,有的只是灿烂的笑容。
在澳洲,哪怕是最底层的贫困家庭,也能有尊严的活着,只要你愿意(还真有不愿意的)。
其次,真的保障弱势群体。
曾经有朋友打趣说过,澳洲的家庭从家庭地位看,最重要的是小孩,然后是女人,然后是狗,最后是男人。
东方认为,这笑话半分不假。
鄙视你,可怜的人类 图源:pixabay
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澳洲,几乎可以说是“特权人群”。日常生活各种优先各种保障,福利补助更是无微不至异常丰厚。
简单地说,家里如果有个残疾人,他的福利补助可能会比普通人工作收入还多。
案例二:
王阿姨曾经是个科学家,北京人,早年丧夫,有一个儿子。三十多年前,还在国内搞科研的她把儿子送到澳洲留学,儿子毕业后就在这边成家立业了,媳妇也是华裔。
王阿姨儿子夫妻俩在澳洲先是打工,后来自己开工厂,挣下了不小的家业,如今也退休在家了。
十多年前,王阿姨来了澳洲和儿子一家团聚,那时儿子儿媳还在工作,王阿姨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孙辈,尽享天伦之乐。
但好景不长,随着孙子们相继独立离开,儿子夫妻俩退休回家,王阿姨与儿媳的矛盾就多了起来。
直到去年,王阿姨去了一趟北京探望亲友,再回到澳洲时,进不了家门了。
王阿姨就此流落街头。
所幸的是,她当天就遇到了一个华裔社工,给她安排了临时住处,更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给她申请好政府公屋。
公屋是电梯楼,一房一厅一厨一卫,水电近乎免费,全屋地毯,慈善机构提供全屋家具,风景很好。
大楼内有图书馆、各种康体运动设施、菜圃、公共洗衣房、免费网络、便利店等等。
每个星期,还能领到各种食品及日用品。其中以临期食品居多,也有很多瓜果蔬菜之类。她自己吃不完,就到处送给朋友。
重点是,这些绝大部分是免费的,有收费部分也是十分低廉。比如水电费就几乎可以说是象征性的收取。
而我所知道的她从政府领取到的福利中,其中最大的两项就已经超过四万刀每年。
王阿姨说,儿子他们解脱了,她自己也解脱了。
她还说:自己住得这么好,比跟儿子住舒服多了
有些政府公屋就长这样 图源:wikimedia
最后,我想用一个我比较熟悉的家庭为例,来说明在澳洲这种高福利制度下的普通家庭生活。
这个家庭成员的各人情况几乎可以说覆盖了前面所述的大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几乎可以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澳洲人家--也因此,我认为能代表大多数。
案例三:
Glenn是意大利人,五十几年前随父母移民澳洲,妻子Vera是越南裔,夫妻俩都六十几岁了,有三个子女,两个大的女儿,最小的儿子。
早年,Glenn是个电工,后来开了个食品厂,厂子不大,人最多时也就三五个人--还都是临时工,除了他这个老板是固定的全职工。
Glenn的妻子Vera早年在工厂打工,后来要照顾子女成了全职主妇。再后来因为感情原因两人分开了。
Glenn退休几年了,住在离市中心约七八公里的普通郊区,房子占地九百多平方,四房二厅二卫二浴,后院有一个挺大的工具房。
大儿女毕业后做了医生,工作几年后买了个带前后院的两层Townhouse,然后搬了出去自己住,目前还有两处投资房出租,最大爱好是摄影,所以平时就满世界跑,到处去拍片。
二女儿大学刚毕业就做了单身母亲生了个大胖儿子,儿子的父亲是谁可能除了这个二女儿外没人知道,Glenn也不想再去弄明白。这个二女儿就和儿子、母亲三人一起住进了一幢二室二厅一卫的政府公屋,这公屋还有个不大的前院后院。她的工作就是照顾儿子和母亲。
三儿子还在读大学,成绩不太差也不太好,爱好网游。这个儿子和Glenn一起住。
因为新冠疫情政府有特别补贴,Glenn才开始领一点点政府的福利,之前几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分政府钱也没花过”,但他每年交的税却不少,甚至比有些人挣的还多。
大女儿也是,作为工新阶层的个人而言,她属于每个财政年度的纳税大户。虽然最基本的那些福利都有享受到--比如免费医疗,但平时的福利补贴就基本无缘问津了,因为她属高收入群体,是被“剥削”的对象。
二女儿情况最特殊,刚毕业就做了单身母亲,Vera也因要帮忙照顾孙子而和她们住到了一起,所以她们三个就只能是“全职的“政府救济对象。她们住得条件还不错,日子虽不阔绰但也没有穷困潦倒。
三儿子因为还在读书,所以就领普通的学生津贴,虽然不多,但因他和父亲Glenn一起住,平时花费也不多,所以还能攒点钱偶尔去旅个游,或换个高配电脑什么的。
第一次领福利补助的Glenn说:
我们这个家一直以来为社会付出那么多,总该拿回来点。
免责声明
本网站是一个开放平台,任何合法合规的注册用户均可在本网站发布信息,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及可能产生的任何后果及责任均由发布者全部承担;若您发现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向我们 反馈,我们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